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国,再生金属产业已形成以废钢铁、废铜、废铝、ac米兰体育废铅锌为核心的体系,成为缓解原生资源压力、降低碳排放的重要路径。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再生金属的战略地位持续提升,其不仅是资源循环利用的载体,更是工业绿色转
据报道,中国证监会近日同意上海期货交易所铸造铝合金期货及期权注册,标志着我国期货市场首个再生金属品种即将上市。
据了解,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铸造铝合金生产国和消费国,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24年,我国铸造铝合金(再生)产能约为1300万吨,产量约为620万吨;表观消费量约为673万吨。铸造铝合金具有低密度、高强度、良好的抗蚀性和优异的铸造工艺性,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机械设备、通信设备、电子电器、五金灯具等领域。
铸造铝合金是废铝循环利用的主要途径,节能减排效果显著,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数据,生产一吨铸造铝合金的碳排放量约为电解铝(火电)的3.6%,可节约3.4吨标准煤和22吨水。
再生金属行业作为循环经济的核心环节,近年来在全球资源约束趋紧和环保政策强化的双重驱动下,迎来快速发展机遇。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国,再生金属产业已形成以废钢铁、废铜、废铝、废铅锌为核心的体系,成为缓解原生资源压力、降低碳排放的重要路径。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再生金属的战略地位持续提升,ac米兰体育其不仅是资源循环利用的载体,更是工业绿色转型的核心支撑。
再生金属是指以废旧金属制品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金属废料为原料炼制而成的金属及其合金。它通过对废旧金属进行加工处理,使其重新成为具有经济价值的原材料,有效减少对原生矿产资源的开采,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再生金属行业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迅速。随着全球资源约束日益加剧和环保意识的提升,再生金属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对废旧金属的回收、拆解、冶炼及再利用,该行业有效减少了原生矿产资源的开采,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行业历程看,中国再生金属行业经历了从手工回收到规模化生产的转变,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的叠加效应推动行业向规范化、高端化发展。当前,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建筑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激增,叠加国际供应链重构背景下的资源安全诉求,再生金属市场正经历结构性变革。
当前再生金属市场呈现多元化特征,不同金属品种的供需动态差异显著。废钢作为基础性再生金属,其市场活跃度与钢铁行业景气度紧密相关,建筑、机械制造等领域的需求持续释放,但国际铁矿石价格波动和国内环保限产政策对供应端形成双重影响。废铜、废铝等有色金属则更多受全球电子产业周期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的驱动,尤其在电池回收领域,锂、钴等贵金属的高效提取技术推动行业附加值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再生金属产业链正从单一冶炼向深加工延伸,高端合金材料、汽车轻量化部件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逐步扩大,反映出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型趋势。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5-2030年再生金属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分析:
在供应端,国内废金属回收体系不断完善,浙江台州、广东大沥等产业集群通过智能化分拣和交易平台建设,显著提升资源集散效率。但中小企业技术落后、环保成本压力大等问题仍制约行业整体升级。
需求端则呈现多元化特征,传统基建领域需求稳定,而新能源、5G基站、储能设备等新兴领域对再生金属的定制化需求快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碳关税政策倒逼再生金属企业提升绿色认证水平,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技术标准升级的挑战。
当前再生金属行业正处于关键转型期,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的双重作用推动行业格局重构。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的2000万吨再生金属产量目标,叠加增值税即征即退、设备更新补贴等政策红利,为行业规模化发展提供保障。与此同时,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国际贸易规则变化,促使企业加速布局低碳冶炼技术。
在技术层面,AI驱动的智能分拣系统、氢能冶炼工艺、闭环回收体系等创新应用,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例如,新能源电池回收领域通过湿法冶金与生物浸出技术结合,实现锂、镍、钴回收率超90%,显著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这些技术突破不仅降低生产成本,更推动再生金属产品向高纯度、高均匀性方向升级,满足高端制造需求。
再生金属行业作为资源循环利用的典范,其发展轨迹深刻反映着全球经济绿色转型的进程。当前行业已从简单的废料回收转向技术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形成三重推力。未来,随着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深化,再生金属的战略价值将进一步凸显。在供给端,智能化回收体系和清洁冶炼技术的应用将提升行业整体能效;在需求端,ac米兰体育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设备等新兴领域将持续释放增长潜力。
然而,行业仍需应对中小企业环保压力、国际资源竞争加剧等挑战。建议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投入,深化与下游制造企业的战略合作,构建资源闭环体系。政府层面则需完善再生金属标准体系,强化国际资源合作,推动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高位置。
总体而言,再生金属行业在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支撑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关键力量。
想要了解更多再生金属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5-2030年再生金属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3000+细分行业研究报告500+专家研究员决策智囊库1000000+行业数据洞察市场365+全球热点每日决策内参